
由國家旅游局監督管理司、山東省沂水縣等地旅游局起草的《溫泉旅游服務質量規范》行業標準自2015年11月1日正式發布實施。標準從水資源利用、功能區域與服務、安全衛生以及服務質量監測與持續改進等方面對溫泉旅游服務提出了統
一要求。
標準強調了溫泉與旅游的緊密融合,明確了 ;溫泉旅游 ;是以溫泉為載體,以沐浴、泡湯和健康理療為主要方式,以體驗溫泉、感悟溫泉文化為主題,達到休閑、療養及度假目的旅游活動。溫泉企業在提供基本泡湯服務的同時,要圍繞體驗溫泉文化開展文化康體活動,給游客提供內涵豐富的溫泉休閑度假體驗。標準突出了硬件與軟件的共同支撐,將溫泉旅游服務場所劃分為接待區、更衣室、潔身區等10個功能區,明確了設施設備要求;對各個環節的服務流程做出規定,并著重強調了環保和安全等方面內容。
溫泉游是新穎的旅游方式和業態,近年來,溫泉度假模式不斷升級、溫泉保健概念深入人心, ;泡溫泉 ;已經成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休閑方式。
但溫泉旅游價格混亂、低質量溫泉濫竽充數,行業混亂缺乏規范,是旅游市場不爭的事實。溫泉設計是以溫泉資源為核心,以文化為靈魂,以生態自然環境為依托的綜合策劃規劃設計。相當數量的溫泉旅游企業存在著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的欺騙、隱瞞現象:如天然溫泉摻水、循環用水和注入化學物質等欺騙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溫泉旅游產品缺乏行業標準,使這一朝陽產業難以做大做強。盡管我國擁有一流的溫泉旅游資源,投資上億元打造的溫泉旅游產品也不在少數,但卻一直沒有形成合力,沒有打造出品牌形象,更是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溫泉
旅游品牌。
從《規范》中看到,標準規定了溫泉旅游服務的水資源利用要求、溫泉旅游服務功能區域與服務要求、安全要求、衛生要求、服務人員要求、管理要求、服務質量監測與持續改進,且適用于正式營業的各種溫泉旅游服務企業。溫泉設備體驗經濟時代,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將轉化為品牌和文化的競爭。溫泉文化體驗將成為溫泉旅游企業發展的新機遇。中國溫泉旅游產業的開創者御溫泉將溫泉視為養生、休閑、度假、旅游的載體,突破溫泉療養的傳統局限,以溫泉文化為核心,創新設計溫泉文化體驗,給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同時也將中國溫泉旅游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要求各種指示和服務用文字應至少用規范的中英文同時標識;無人值守的危險地段,警示標識應有
夜間照明。溫泉度假村設計基于項目用地現狀、既要充分利用,又要有所突破,形成一個主題一致、重點突出、內涵豐富的相對完整的功能分區。
行業標準的出臺,填補了行業監管的空白,給溫泉景區的開發設置了門檻,假溫泉今后難再冒充,將推動整個行業有序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