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泳池的全部循環水量,經設在池底的給水口或給水槽送入游泳池內,池水回水經池壁溢流堰溢流入設在緊鄰池壁外側的溢流回水槽,游泳池水處理設備的溢流回水是通過設在槽底的溢流回水口,匯入回水管,重力流入均衡水池,循環水泵從均衡池吸水送入過濾器去除
回水口的雜質,降低回水的渾濁度,并對濾后循環水進行加熱,水質平衡和消毒等處理后,再由池底給水口或給水槽送回游泳池繼續使用的一種水流組織方式。這種循環有如下特點:
1、能有效去除集聚在池水表面臟污雜質,能滿足將凈化過的水送到游泳池的每個部位和從它的表面排除受污染較嚴重的表面水75%-80%的水量;
2、池底均勻布置給水口能滿足池內水流均勻,防止出現渦流、短流和死水區等現象;
3、能均勻有效地使被凈化處理的潔凈水有序交換,更新池內尚未進行再次凈化處理的水,提高池水凈化處理效果;
4、保證不同水層、不同部位的池內水質(潔凈度、消毒余量、PH值和水溫等)均勻;
5、池底沉積污染物質極少。
因此,競賽游泳池、訓練游泳池、高檔賓館和俱樂部(會所)游泳池宜采用這種循環水流組織方式。游泳池建設的池岸寬一般出發臺端不小于5米,其余池岸不小于3米。正式比賽池,出發臺池岸寬不小于10米,其他岸寬不小于5米。國際也有25米游泳池的比賽。但這種循環方式建設費用高,管道施工安裝和維護較困難。
1、池底給水口型:這種方式在我國目前采用比較普遍。
2、池底給水槽:在我國無采用實例。游泳池設備標準游泳池長50米,寬21米,奧運會世界錦標賽要求寬25米,另外還有長度只有一半即25米的游泳池稱為短池。
3、池底端壁給水型:這種形式是從深水端靠近池底處的端壁上的給水口向池內進水,由淺水端溢水槽回水,可以適應淺水端游泳人數多、池水受污染較嚴重的狀況,對于盡快去除池面漂浮污染雜質較有效。游泳池設備標準游泳池長50米,寬21米,奧運會世界錦標賽要求寬25米,另外還有長度只有一半即25米的游泳池稱為短池。適宜短池(池長L≤25m)采用。這種形式在國內使用實例較少。
據資料介紹,在歐美有采用實例。